Five Foolproof Ways to Raise Sporty Kids

move

 

原文:親子天下雜誌
作者:張瀞文

從小培養小孩愛運動很重要,幫助孩子建立一生的健康好習慣!

孩子過動、不專心、學習力低落嗎?運動是各種「學習病」的新處方,爸媽該如何幫孩子培養運動習慣?五個行動方案,提供大家參考。
愛孩子,就送給他一生受益的運動習慣。家長不妨從幾個行動開始,打造家庭規律運動的習慣,一起來培養愛運動小孩。

行動一:打擊「不動」比運動更重要

最新的觀念是,關於肥胖,「不動」比「運動」的影響更大。一個九年級學生可能一週運動時間多達三小時,但因為多數時間是「久坐不動」,他還是可能在一個月內胖三公斤。反之,這個九年級學生的爸爸雖然每週運動不到一小時,卻因為業務工作性質要東奔西跑,反而不容易胖。
最好的狀況是以身作則,當個喜歡運動、也享受運動的父母。但如果你真的很不喜歡運動,就改變生活型態,多用走路、爬樓梯來增加活動量;或從郊遊、騎腳踏車等喜歡的休閒活動開始。
最重要的是,你也願意為營造愛運動的家庭而努力。

行動二:讓不愛運動的小孩從「玩」開始

喜歡玩、喜歡身體活動是每個小孩的天性。如果孩子還小,順勢而為帶著他去「玩」那項運動。
幼教老師劉惠如從小孩四歲就帶他去游泳池玩水。玩了半年,孩子看見游泳隊的哥哥姊姊們很厲害,主動要求學游泳,劉惠如才幫他找老師,「只要他不怕水,覺得好玩,很快就學會了。」
培養運動習慣的過程要切記:興趣比技巧更重要,不要強求一蹴可幾,也不要期待孩子在運動方面多強。你不是要訓練運動選手,而是希望培養一個終身有運動習慣、熱愛運動的人。
有些女孩不愛運動,其實是沒有找到適合她的運動種類。女孩不愛衝撞,或許跳舞、溜冰、游泳會比較適合。踢鍵子、跳繩等民俗運動,女孩的接受度高,長高效果也很好。
其他像飛盤、扯鈴、呼拉圈,都是體積小、技術門檻低的運動,放一些在後車廂,全家出遊時就可以走到哪運動到哪。

行動三:教練+社團+比賽,讓宅小孩關掉電腦

即使你擅長某項運動,要教會孩子那項運動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技術門檻很高,如游泳、溜冰等。
為孩子找有專業教練的體能班,一來避免運動傷害,二來通常也會有其他小孩一起學,最後會成為彼此的運動夥伴。
但是慎選教練很重要,不好的教練可能只注重技巧、高壓練習,反而扼殺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家長不妨先去試上一、兩堂,看看教練的教育理念是否與你相符?孩子是不是喜歡上他的課?
如果可以加入運動社團,持續運動的意願會比較高。很多孩子即使長大了仍願意去運動,是因為他對團體有歸屬感。

孩子有興趣的運動,記得留意相關比賽。競賽會讓他有期待、有目標的努力。很多運動精神,像堅持、毅力、團隊,都是在比賽時才比較容易被激發出來。

行動四:幫孩子選擇適合的運動

不是所有的運動都適合每個孩子。專家提供以下建議,幫助你為不同氣質的孩子選擇適性的運動:
好勝心強、喜愛競爭的小孩
外向、愛表現的小孩喜歡玩偏重協調與動作發展的團隊運動,如籃球、足球、曲棍球等,都需要動到全身,也需要慢跑、快跑、接球和投球。

內向、害羞的小孩
內向或慢熟的孩子比較適合康樂性質、非正式的團體競賽,能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如果孩子喜歡像足球這類傳統的團隊運動,可以幫他尋找不看重比賽、而更重視技巧發展與團隊合作的球隊,也可以考慮游泳、體操或田徑。

運動神經不發達的小孩
家長應幫助這些孩子蒐羅他們每天都能從事又會覺得有趣的體能活動,可試著從安排課程下手。把適合其他小孩的團隊運動換成游泳、溜冰、攀岩、跳舞或體操課,全家一起去爬山或騎腳踏車也很好。

行動五:時間零存整付,達到運動效果

早期推廣的「有效規律運動」指的是「運動333」:每週運動3次、每次運動30分、每分鐘心跳130下。但現在有更簡單的方式。
運動30分鐘可用累積的方式零存整付,每次10分鐘就有效果。一般人也不容易在運動中計算心跳,比較簡單的指標是運動時「說話會喘」。簡言之,每天只要累計30分鐘「說話會喘」的活動,每週3次,就是規律運動。
另一個更簡單的做法:「運動210」:一週七天,每天累計30分鐘運動即可。天天做到不難,只要改變生活型態,例如改以步行或騎腳踏車上學即可。

愛孩子,就送他可以陪伴他一生、受益無窮的好習慣。打造「運動家庭」,是每個父母都應當立即「起而行」的優質教養處方。